位置:坏男人网 > 历史 >

吴三桂全力抵抗皇太极皆因陈圆圆?

来源:小编整理2016-05-30 09:26作者:chenliang

  吴三桂得授提督职衔,遂返宁远,收集散卒,招募兵勇,重新整训军队。短短两个月,练兵就达上万人。而加上关外其他各镇新练的兵,其可调度的兵力可达二万五千之数。崇祯特意发帑金12万,户部发折色银30万两,再调天津漕米,陆续运至宁远,大力支持他的工作。这样,宁远的局势,又渐渐稳定下来。

  新降清廷的祖大寿,为向皇太极表忠,自请以回宁远与城内家属取得联系,赚开城门。松山、锦州既得,皇太极的注意力也已转向宁远,与群臣商议,可以趁祖大寿妻子尚未搬回,总兵吴三桂尚未交替之时,由祖大寿前去劝降吴三桂。可是,祖大寿的人到了宁远,才刚提出要与祖大寿的儿子说个话,就遭到了守城官员的坚拒,派去的人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回来了。智取不行,就用强攻。清朝将佐纷纷鼓噪着乘松山大胜之势,电闪雷击,一举拿下宁远。祖可法、张存仁、马国柱、雷兴等一批大明降将的说法是:现在锦州已经拿下,宁远惊骇,山海关溃乱,北京震动,只要兵临城下,宁远必不战自溃。他们的话也不无道理。明军新败,人心惶惶。

  而且,宁远原先有锦州及松山诸城作屏障,诸城间援急可相救,现在松山诸城已失,宁远孤城,直接暴露在强大的清骑兵跟前,一旦再实施“围城救援”的必杀之招,宁远危矣。但皇太极自觉松山战后,清兵虽获大胜,但士卒也颇有疲乏,而且,宁远城中多为松山溃逃之兵,乃是惊弓之鸟,可以传檄而定。

吴三桂

  所以,他决定弃“硬”用“软”,在派遣八旗兵屯驻于宁远西面向吴三桂施加军事压力的同时,进行劝降,对吴三桂说服教育,让他缴械投降。这一策略,得到了明降将张存仁的高度附和。张存仁向皇太极讨好地说:“皇上只要对宁远城中的明朝镇将说明松山、锦州的顺逆之端、生杀之理,吴三桂又算不上什么奇才良将,一定心摇神动!”请求皇太极赶快给宁远吴三桂等人写劝降信,断言“仗我皇上之福,一纸赐书,胜于加兵数万,人心动摇,势如破竹,皇上乘机运策,因时速成。”

  皇太极含笑从之,亲自抓笔操刀,给吴三桂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劝降信,以“识时务者为俊杰”作为中心论点呼吁吴三桂辨清形势,顺应历史潮流,趁早来归。当然,信中没有忘记离间吴三桂和崇祯两人一把,说:“松锦陷没,你坐视不救,罪恶滔天,你明国皇帝岂会有饶恕你的道理!”为了加强说服效果,他还给同守宁远的白广恩和柏副将都写了信,内容基本一样,引诱和招降,要求他们一起“开导吴将军”、“同心协谋,举城归顺”(《清太宗实录》卷六十)。

  吴三桂却是置若罔闻,不做任何回应。看着皇太极的信不起作用,明降将张存仁急了。他之前可是断言“仗我皇上之福,一纸赐书,胜于加兵数万,人心动摇,势如破竹,皇上乘机运策,因时速成”的,可从现在的情况看来,那一纸赐书,并不人心动摇,也没势如破竹,而是泥牛沉海,毫无反应。是不是吴三桂本人没收到信,或者收到了,没有看呢?

  张存仁沉不住气了,可不能让皇太极再写了,没办法,他亲自出马,以挚友的身份给吴三桂了一封信。当然,与皇太极的信相比,这“挚友的身份”写成的信分量自然轻了许多。他在征得皇太极同意的前提下,动员起已经投降在清军营中的吴三桂所有的亲朋好友,人人都来给吴三桂写一封信。这其中包括有吴三桂的兄长吴三凤、舅父祖大寿、姨夫裴国珍、表兄胡弘先、好友邓长春、陈邦选、姜新等等。一时间,“致明宁远总兵书”满天飞,对吴三桂构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攻势。

  陈邦选的信中写“自古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弃暗投明,逃满身之罪案;通权达变,免瓜葛之嫌疑。”姜新的信写得尤其煽情,其文有 “宁远、前屯数座城池都已经成为了笼中鸟、釜底鱼”之句,意志稍薄弱者,难免动心。吴三桂读了这些信,会是什么反应呢?皇太极和那些写了信全部作者都在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吴三桂的答复,准确在说,是等待着吴三桂打开城门,迎接他们入城的那一刻。可吴三桂的反应很简单:一律置之不理。

吴三桂

  皇太极们的期待在时间的推移中一点点落空、一点点破灭。春去夏至、秋尽冬来。崇祯十五年(1643年)十月初冬的脚步已经款款而来。皇太极们的耐心在快要被消磨殆尽了,为了得到吴三桂哪怕是片言只语的答复,他以他惯用的方式:任七兄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远征关内。出征前夕,他第二次给吴三桂发出了劝降信,信中写道:“希望将军审时度势,早作决定。为了不让这封信落下与第一封信泥牛沉海那样相同的命运,他又命令曾被吴三桂视为偶像的祖大寿再附上一封信,二信同寄。

  祖大寿应声下笔,并在信中夹上一口自己常佩带的虎骨靶小刀作为信物。可是没有用,吴三桂似乎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就是不置一答。不,说不置一答是不准确的。应该说,吴三桂是做出了积极的答复的。这年的十一月初,他亲率马步兵与清军交战。从《清太宗实录》的记载上来看,这一场战斗还是比较激烈的,清军最终胜出,获马72匹、甲37副、弓39张及少量其他军用物资。

  这一来,祖大寿倍感没面子,非常不好意思。遥想在锦州初降时,他曾当着皇太极的面,拍着胸脯说只要自己出马,一定可以约降三桂。可是,自己光写信都写了两次了,而且,心爱的随身小刀也送出了,得到的答复居然是吴三桂的军事行动。他咬咬牙,向皇太极进献了一条极其狠毒的“绝后计”,建议“先攻取中后所,收吴总兵家属,吴襄必为之心动,吴三桂亦自然扰乱”,迫使其他城池不战而降。

  皇太极点头称赞。就在这一歹毒的“绝后计”将要开始实施之际,祖大寿却收到了一封足足迟到了大半年的回信。信是一个名叫索内的蒙古人送来的。谢天谢地,吴三桂总算没让自己的老脸丢尽。祖大寿赶紧的、颤抖着双手将信件打开,一看,笑了。笑过之后,就屁颠屁颠地拿着呈交皇太极御览。皇太极一看,也笑了。信里写的是什么呢?非常可惜,吴三桂这封信没被史官保留下来。里面写的详细内容已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封信的出现,使皇太极取消了那个歹毒的“绝后计”计划。

  • 今日热点
  • 一周排行

名人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