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坏男人网 > 历史 >

中国历史上凭空消失的古国大夏王国 现目前仅存神秘的西夏王陵遗址

来源:小编整理2019-09-24 16:34作者:Mao

  公元1038年,元昊在辽国的支持下称帝,建立了大夏王国。公元1205年,西夏与蒙古发生了第一次的正面冲突,揭开了西夏与蒙古战争的序幕。公元1227年夏,成吉思汗在远征西夏时受伤去世,之后,蒙古军杀死了已经投降的西夏末代帝王,西夏灭亡。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王国

  1972年,银川西边正在修建一座小型军用机场,施工单位挖出了一些破碎陶片,陶片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些陶片里夹杂了一些上面刻有奇怪方块文字的方砖破片。这些文字乍看之下像是中文,却没有人看得懂。于是施工单位紧急通知宁夏博物馆,在赶到现场的考古专家细心挖堀之下,一座古老的墓室重见天日。

  考古人员随即在这片银川市西边大约30公里的沙漠上扩大搜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金字塔形的高大黄土堆。每个较大的黄土堆周围都环绕着方形的城墙等建筑。不久之后,他们终于肯定,这些雄伟的黄土堆正是西夏王家陵墓;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地区里,一共发现了九座王陵,253座陪葬墓;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西夏文字陶片

  千年之前,悠悠历史长河之中骤然消失的西夏文明,突然又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然而从此以后,西夏王陵的面孔一直是若隐若现,迷雾重重!由于文献缺载,陵区每座王陵的主人是谁,至今难以确定。

  几年前,西夏王陵精确的坐标绘图在专家们的手中完成。有人惊讶地发现,九座帝王墓的组成正是一个北斗星的图案,而它的陪葬墓也都是按各种星象的布局来设计的!究竟在一座座王陵之下,都隐藏了哪些不为世人所知的秘密呢?

  西夏王陵遗址

  按照中国传统的南北中线为轴,左右对称的排列形式,西夏王陵的平面总体呈纵向长方形布局,主要是夯土实心砖木混合密檐结构,这也显示党项民族在中国建筑史无前列的创造和突破。坚固实用这也就是王陵主体依旧巍然耸立的原因之一。不仅如此,西夏王陵主在为自己修建陵墓的时候,选贺兰山作为王陵的一道天然屏障。

  贺兰山可以阻挡部分西北风的侵入,这也正是与国文化常常讲“天时、地利”的含义如出一辙。可最让人见怪的王陵和附属建筑都在贺兰山的屏障之下,为什么失去附属建筑的依靠配衬,王陵依然默默矗立在风雨之中呢?这些都给后代人留下不小的悬念。

  生活在贺兰山麓的党项民族以原始部落游牧生活方式为主,而且西夏王陵周围也多是牧民放羊牧牛的好地方,可是为什么唯独这王陵寸草不生呢?有人说陵墓是夯土筑成没有草籽驻留生根的缝隙,在其坚硬且光滑的表面,没有草籽生存的条件,可是泥土能比石头坚硬吗?众所周知,石头稍微有裂缝,落下草籽,便可长出草来。

  西夏王国遗址

  陵墓的夯土也不可能一点缝隙没有。也有考古学家提出一种论点,可能当年建筑陵墓时,通过熏蒸泥土除去草籽生长的养分,所以长不出草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又一个令人懊恼的问题油然而生,熏蒸的作用真能持续近千年,即使真是这样,陵墓难免有随风刮来带有草籽的泥土,这些浮土不是经过熏蒸的,草籽难道不能在此生根发芽吗?

  站在苍凉的贺兰山麓,远望西夏王陵的身影,成群乌鸦和麻雀时不时落在光秃秃的石头和枯树枝上,却从不见有鸟兽在王陵上歇脚。

  在人烟稀疏的西北地区,鸟兽在人烟稀少的在此聚集较多,尤其是鸦雀遍地都是。乌鸦可以肆无忌惮地落在牛羊背上,麻雀更是集群在一棵枯树密密麻麻,可是为什么鸦雀不落在王陵上?有人说光秃的王陵没有鸦雀可以觅食的草籽,可是光秃秃的石头和虬枝也不见得会有许多食物。那为什么鸦雀总是把石头和树枝作为“集散地”,而从不在王陵上造次。莫非鸦雀也知道封建帝王的权威不容冒犯?这真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西夏王陵遗址

  在中国陵墓文化中,一般王陵都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或者帝王辈分由南向北排列,西夏王陵也不例外。

  但是西夏王陵的布局特别怪异,每座王陵的具体位置的安排似乎体现着一种事先设计好的规划。从高空俯视九座王陵的分布,好像与北斗七星图相似。但是单独看八座王陵的分布,又与八卦图形相近似。有学者猜测,可能是根据风水文化来定位安排的,于是疑问由此而发,西夏王国最早到最晚共经历九代,时间相差近200年,事先谁又能预测到西夏王国会传9代王位?再说党项族是古羌族的一分支,在其文化渊源里,并没有一些明显的实际例子证明,西夏王国有崇拜八卦和相信风水的的特征。不管是考古专家还是历史学者,都难以解释王陵的格局呈八卦图形的缘由。

  西夏王陵布局图

  陈列在博物馆的雕龙石柱、石马、琉璃鸱吻和石雕人物像,依旧栩栩如生,光彩照人;收藏的西夏碑文、佛经、佛画和瓷器依然清晰明辨,给人惊叹;特别是188公斤的鎏金铜牛,更是西夏文物瑰宝。西夏王朝给后人留下的谜底,几乎无法从《党项传》和《西夏传》等一些典籍资料中获得一点蛛丝马迹。人们只能从那些废弃的建筑,埋藏的出土文物和残缺的经卷上勘寻这个古老王朝的踪迹。不过陈列在西夏博物馆的一些珍贵文物,依稀折射出这个昔日王朝帝国的灿烂和辉煌。

  大夏的消失陨落

  公元90年,贵霜王因求汉公主,被班超拒绝,遣副王谢率军七万攻超,为超所败,纳礼求和。公元90年夏,贵霜王因求汉公主,被班超拒绝,贵霜帝国派兵七万,越过帕米尔高原,进攻汉朝西域诸属国。汉朝西域都护班超集合西域各属国兵马,以诱敌深入之策将月氏军围困,并迫使其遣使投降。

  班超

  当时的汉朝人对贵霜帝国知之甚少,甚至久历边疆的班超也对这个国家分外陌生,依然如惯例称其国王为月氏王。

  他并不知道,他对面的对手是贵霜王索特尔·麦格斯,这是在贵霜历史上被称为“救世主”的伟大君主。类似中国人所谓的“千古一帝。”因此,这场公元1世纪东西方两大强国---汉帝国与贵霜帝国之间的火星碰撞,在汉朝政府的眼中,这实在不算是什么太大的事,边境冲突而已。

  贵霜王, 史上被称为“救世主”的伟大君主

  但是印度人和中亚人却肯定不这样想,这场战争可以说左右了贵霜帝国之后上百年的国策,东进受阻之后,贵霜人意识到了汉王朝的强大力量,对汉朝转为睦邻通好的政策,再没有发生过战争,另一方面,贵霜帝国将自己的军事扩张政策调整为“西进”与“南下”,贵霜人向南征服了印度西北部,向西打败了强悍的波斯帝国,其势力抵达咸海一带。

  贵霜人打汉朝没本事,打起中亚和印度的“文明古国”来却是得心应手,见谁灭谁。

  班超破月氏之战仿佛是推倒多米诺骨牌的一双手,带来的是丝绸之路上中亚国家的兵火连天,这大概是他做梦也没想到的。在吃了一通软柿子以后,贵霜人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庞大帝国,这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从此始终保持着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佛教文化在两国的和平交往中不断输入中原内地,并在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教派。总之,这场汉朝历史里的小冲突,却是一场对世界历史影响深远的战争。

  对比战败后贵霜帝国在印度平原和波斯高原上的所向披靡,我们也不得不感叹几声:汉与贵霜的较量,一边是倾国而来败退而去,一边是兵不血刃化杀机于无形。

  贵霜帝国被认为是当时欧亚四大强国之一,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

  贵霜王朝由一位叫丘却就(卡德菲兹一世)的领袖所统一,初步建立了贵霜国家。丘却就的时代,贵霜的势力范围主要在中亚,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阿富汗和克什米尔,到了他的儿子阎膏珍时代,开始向印度进军,贵霜帝国南侵印度吞并了印度西北部诸小国,更占有恒河上游。

  在中亚将势力范围扩展至花拉子模,吞并锡斯坦,与南方案达罗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国势大张,形成中亚的一个庞大帝国。月氏人的文化也开始印度化。阎膏珍死后,帝国陷入了混乱和倾轧,阎膏珍派驻在印度的一个将领迦腻色迦乘势而起,经过三年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他的战利品是整个贵霜帝国。

  西夏佛塔

  贵霜帝国(梵语:公元1世纪至3世纪)是曾存在于中亚的古代盛国,在其鼎盛时期(105年—250年)疆域从今日的塔吉克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恒河流域。贵霜帝国在迦腻色伽一世和其承继者统治之下达至鼎盛,曾拥有人口百万士兵二十多万,被认为是当时亚欧四大强国之一,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

  贵霜帝国由被大月氏五翕侯贵霜翕侯部落建立。大月氏属突厥游牧部落,初居中国西部敦煌祁连山一带。公元前170年左右被匈奴击败,西迁中亚阿姆河流域。公元前125年征服巴克特利亚(由古希腊人在中亚建立的国家),统治整个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大月氏部族一分为五,迁往东部山区,设五部翕侯统治,贵霜是其中一部。

  公元一世纪中叶贵霜部翕侯丘就却统一五部,建立贵霜帝国。丘就却又南下攻击喀布尔河流域和今喀什米尔地区,后定都为高附(今阿富汗的喀布尔),初步奠定了帝国的基础。

  60年代,贵霜已统治索格狄亚那、巴克特里亚、喀布尔、坦叉始罗、犍陀罗、罽宾,可能还有西旁遮普。其后,无名王索特·麦格斯时期,贵霜向西扩展至赫拉特,控制了整个河间地区,并羁縻了康居和大宛。公元90年,贵霜王因求汉公主,被班超拒绝,遣副王谢率军七万攻超,为超所败,纳礼求和。班超一直不知贵霜王名,仅以“月氏王”呼之。2世纪初阎膏珍即位,再次征服印度次大陆西北部,在中亚将势力范围扩展至花拉子模,吞并锡斯坦,国势大张,形成中亚的一个庞大帝国。

  帝国版图东起巴特那,西达赫拉特,南至纳巴达河,北尽咸海。都城迁至白沙瓦。183~199年,胡毗色伽二世在位期间,对中亚的控制减弱,康居、大宛摆脱羁縻,呼罗珊、花拉子模也脱离贵霜统治。衰败迹象已经显露。约213年,波调即位,贵霜势力在中亚有所扩展,一度重新控制花拉子模,并同亚美尼亚库斯诺依斯结盟共抗萨珊王朝。229年,他遣使至魏奉献。233年,萨珊王阿尔达希尔一世率军攻克锡斯坦后,经呼罗珊入花拉子模,接着攻入索格狄亚那、巴克特里亚、喀布尔、坦叉始罗,给贵霜以致命打击。波调死后,贵霜仍保持着印度河以东地区的统治。

  贵霜政权在婆苏提婆死后,日益衰落。

  至公元3世纪已分裂为若干小的公国,其年代和历史是非常模糊的。这时西亚的萨珊波斯兴起,开始向中亚、阿富汗和印度扩张,贵霜的势力益削。至公元4世纪,东印度的笈多帝国兴起后,再次统一北印度。这时西北印度贵霜诸王公的残余势力,便处于笈多帝国的控制之下。北方的厌哒对大月氏贵霜残部攻击,贵霜从此一蹶不振。在大夏故地的大月氏人仍保持独立,后来(至公元5世纪)不断受到嚈哒(白匈奴)的侵犯。大月氏在大夏(今阿富汗境内)的残余小国,一般认为在公元425年为嚈哒所灭。现在印度贾特人是他们后人。

  迦腻色伽统治时代(约公元78~101年或102 年)这一时期,贵霜进一步向印度扩张,其势力已达到恒河的中游地区。传说迦腻色伽曾对沙只城和华氏城进行过远征。通过迦腻色伽多年的对外扩张,建立起一个纵贯中亚和南亚的庞大帝国。其领土的范围包括中亚的锡尔河与阿姆河直到波罗奈以西的北印度大半部地区,形成为与罗马、安息、东汉并列的四大帝国之一。帝国的首都由中亚迁至富楼沙(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

  大月氏迁徙到阿姆河流域,打败了原在当地的大夏人,并把大夏部族一分为五,迁到东部山地,设五部翕侯统治,各翕侯应该是原来的大夏人贵族,贵霜是其中的一部。约公元1世纪40年代时贵霜翕侯丘就却灭其他四部,并且重新打败月氏。其子阎膏珍将疆域扩大,建立了贵霜帝国。

  大夏(Daxia,上古汉语:Dalgra),中亚古国。又译作“吐火罗”、“儔货罗”、“吐火罗斯坦”。古希腊人称其为巴克特里亚(Bactria,Bactriana)。主要疆域在妫水(Oxus)以南,兴都库什山(古希腊称Paropamisus)以北地区,西临安息。

  大夏故地在中国西北地区,大夏人生活中心大致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属东伊朗人种。大夏很早就与中原地区有交往,古籍中对其多有记载。

  公元前174~前161年,伊塞克湖东岸和伊犁河上游流域的塞种部落受大月氏第一次西迁的冲击,向南迁徙。途中与大夏发生冲突。战败的大夏人除一部分傍南山(今阿尔金山、祁连山山脉)东逃,进入陇西洮河流域外(汉时曾在此置大夏县),大部向西迁徙,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后进入中亚阿姆河以北地区,与同样受大月氏冲击而从伊塞克湖以西迁徙至此的塞种部落汇合。

  约在公元前145年,他们同一部分塞人冲过阿姆河,占据巴克特里亚(今阿姆河与兴都库什山之间的地区),将盘踞此地两百余年的中亚希腊人逐往兴都库什山以南地区。公元前128年,张骞出使大月氏至阿姆河时,见大夏人定居巴克特里亚,遂以“大夏”之名称呼之,后来的西方史家和阿拉伯人则称之为“吐火罗斯坦”。大夏人在巴克特里亚安顿不久,就被第二次西迁而来的大月氏征服。

  大夏人为半农半牧者,有自己的语言。20世纪初,在新疆库车、龟兹发现一种古语言,曾一度被认为是吐火罗语。近年来,在巴克特里亚发现一种属中古波斯语的地方方言,书写时借用希腊字母。一些学者认为这才是大夏人的语言,故称之为“真正吐火罗语”。另有一说主张大夏人为巴克特里亚土著,“大夏”即巴克特里亚王国之异称。 贵霜帝国的建立,打开了南亚与中亚之间的屏障,为佛教的东传创造了有利条件。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方当为于阗(今中国新疆的和田市)。于阗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道的中心,为中西交通的要道。

  据《洛阳伽蓝记》和《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大约于公元前1世纪中叶,已有迦湿弥罗的高僧毗卢折那来此传布佛法。佛教最早传入中国中原地区,是在西汉末年。据《魏书·释老志》所记,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有大月氏王使伊存来长安口授佛经。

  东汉以来,有不少大月氏、安息、印度和康居等国的僧人东来中国传教。相传最早来中国的印度高僧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他们在大月氏受汉使的邀请,同来洛阳,住在白马寺,并在这里编译出《四十二章经》。这是最早的汉译佛经。

  • 今日热点
  • 一周排行

名人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