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坏男人网 > 热点资讯 >

玉雕名家郑煜儒参加一站到底 紫珑斋创始人能识玉断玉

来源:小编整理2019-09-09 10:23作者:Mao

  出生玉雕世家的他,从小就爱和石头打交道,如今,已经成为玉雕师的他,更是醉心于玉石文化,还写出了《买玉那些事儿》之类的科普文章,路,从来都在自己的脚下,“勿忘初心,踏实前行。”是郑煜儒献给每一位行路人的话!在新疆长大,也许是耳濡目染,他从小便对和田玉有着独特的情感。大学期间,他经常跟随父亲一同前往新疆去寻玉,经过常年的浸染和琢磨,使得他练就出了识玉断玉的能力。

  大学毕业之后,郑煜儒选择继续从事自己喜爱的玉雕行业,便留在了苏州深造,学习设计与雕刻。

  苏州是中国玉雕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唐朝,苏州便有了雕琢玉器的作坊。与北派玉雕的绚丽、海派玉雕的奇异不同,苏州玉雕以温婉、清雅、灵巧的气韵在玉雕界独树一帜。这里汇集了众多的能人巧匠,郑煜儒选择留在苏州深造,无疑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2012年的春天,郑煜儒在苏州成立了自己的玉雕工作室,并取了一个特别有意境的名字:紫珑斋。

  和大多数的玉雕者一样,他也设计过许多人物、仿古、花鸟等大众题材的玉雕作品。但是,他也想要通过温润儒雅的和田玉,来表达出一些具有时代感的现代作品。

  在郑煜儒看来,石头已经完全融入了他的生活和生命。他说,只要沉下心来把手上的活做好,做出这个时代应该有的特色,明天一定会很好。

  郑煜儒,青年玉雕艺术家,他曾经利用十年时间去往南疆,在戈壁滩上寻找和田玉戈壁料,目前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戈壁料收藏家。“玉不琢不成器”,郑煜儒将自己对艺术的坚持、对人生的洒脱态度悄无声息地融入玉雕作品中,创造出了“童年”、“西游记”等系列创新玉雕作品。

  文艺创作是规划不来的,需要个人的积淀,工作方面希望能够精进吧,但是一切都得慢慢来,琢玉、做事情本身也是一种修炼,当你把该做的都积累够了,才可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快速发展不太适合我,现在这样比较扎实,我挺知足。

  在传统的玉雕圈内,郑煜儒显得尤为另类,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做玉有“三不”,即“物遇其主,不推销卖货;贵贱由心,不与人估价;艺随心施,尊重但不迎合市场”,这不甚圆融的个性并不妨碍郑煜儒在玉界的影响力,他设于南京的紫珑斋玉道会馆总是高朋满座,甚至常有外地慕名而来拜访的收藏爱好者。

  “我从业八年,谈不上行内的老资格,比起在人堆里做生意,其实我更爱跟石头对话”,郑煜儒腼腆地表示自己不善交际,他说跟玉石打交道的时候才是纯粹而快乐的,就这样悉心琢玉,一琢就是八年,竟也琢出了玉雕圈子里诸多奖项:子冈杯、百花奖、九龙杯……展柜里一尊尊闪光的奖杯,许是记录了他这些年埋头弄玉的时光。

  在紫珑斋玉道会馆的展厅里,悬挂着郑煜儒写的一副对联:

  “抬脚进屋转身落座张口喝茶只谈因果不论是非;

  低头弄玉信手翻书侧耳听潮胸有沧海哪见江湖。”

  两年前, “荔枝肉”这个概念忽的冒了出来,大致是指混厚感不足略显水透的籽料肉质,“荔枝肉”常见于白皮料,几个自媒体一炒,商家一助推,消费者竟也争相购买起水嫩的料子,更有资深藏家一边骂着青海料的水透,一边夸着荔枝肉的水灵……审美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浑厚也好,水透也罢,都有各自的受众,但人间正道是沧桑,籽玉的熟糯仍是至高标准,与之相悖的新概念只能作昙花一现,仔细想想,如今还有多少人在标榜“荔枝肉”呢?老生常谈,另一浑厚过头的炒作品种“米达料”亦然,一年半之内定是一地鸡毛,有心人可以拭目以待。

  郑煜儒微博资料

  昵称:紫珑斋郑煜儒

  所在地:江苏 南京

  性别:男

  个性域名:https://weibo.com/zilongzhaijade

  简介:紫珑斋玉道会馆,客服Vxin:zilongzhai01

  • 今日热点
  • 一周排行

名人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