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坏男人网 > 社会万象 >

如何与外行人进行跨专业沟通 把事情做专业让人知道

来源:小编整理2019-07-17 16:09作者:Mao

  把事情做专业,更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专业人士能向外行人介绍明白自己的专业知识,也算是一项“稀缺技能”。这一点在职场上非常重要。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职位,就算一直坐在一个办公室里,他们也未必知道你到底专业在哪儿?而一般人对不理解的东西,总是倾向于轻视!

  一家三口出国旅游,在机场候机厅,你想利用起飞前的一段时间处理完最后一批邮件,而一直在旁边好奇东看西摸的四岁儿子问了你一个问题:

  “爸爸,飞机为什么会飞啊?”

  按照育儿书,你本该惊喜一下,小孩子提出一个好问题,就是找到答案的第一步。

  更何况,这个问题也许一般家长有点困难,但对于重点大学工科毕业的你而言,实在是小菜一碟了。

  可就在你张嘴的那一瞬间,你犹豫了,难道你打算跟一个4岁的孩子从“伯努利原理”开始讲起吗???这个难度一点都不亚于毕业论文啊……

  于是你下定决心,这次先用“教科书般的标准答案”混过去,下回有时间再做个好爸爸:

  “飞机能飞起来,是因为机翼的形状比较特殊,导致上表面气流比下表面更快,上表面的压强就小于下表面的压强,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产生了升力……”

  趁孩子欢天喜地地跑去告诉妈妈答案,你赶紧换了个座位,头埋得更低了。

  可孩子一转眼就忘了刚才的答案,又跑回来问了你一遍。

  你忽然意识到,干嘛要纠结于自己的专业背景,并不是每个爸爸都知道飞机飞行的原理啊,你如释重负,说出了这个年纪的孩子一定能懂的解释:

  “因为飞机有翅膀啊。”

  啊,世界清静了。

  但你内心的不安却丝毫没有减少:这个回答没毛病,飞机能飞确实跟翅膀有关,但你明明知道,这个回答纯粹是在误导孩子。

  此时,你多么希望自己是个文科生,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给出大部分爸爸妈妈的回答:

  “问你妈(爸)去。”

  一个孩子问出的问题,两个大人也回答不了;一个非专业人士想知道的答案 ,得要十个专业人士来回答。

  不过反过来说,专业人士能向外行人介绍明白自己的专业知识,也算是一项“稀缺技能”。

  放弃专业词汇等于“裸奔”

  专业人士和外行之间有两个层次的区别,外在层次是一套由专业词汇组成的表达系统,内在层次是这个行业的专业思维。

  先看“外在层次”。

  从大学到工作,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却没有任何专业”的高中毕业生,到一个“行业经验丰富,却忘了怎么跟普通人沟通”的专业人士,这个过程中,无数教科书、论文、实践案例、专业交流,把你的大脑武装成一个“解决专业问题的钥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一套专业词汇体系。

  比如,网上流行的“广告公司4A腔”:

  “Michelle啊,你这个Q是怎么回事啊,现在才十几K生意,commit这么少,funnel也看不到,甚至forecast一点也不准,你这样下去不仅bonus拿不到,base pay都困难,这种performance对的起你这么高的package吗…… ”

  就我在广告行业的经验而言,上面的话虽然夸张,但并非瞎编,这个行业是纯粹的“舶来品”,很多广告专业词汇的意义,想要找一个对应的简单中文,既无必要,又很麻烦。

  专业词汇的作用是把一套复杂的意义凝聚成一个“词汇”,加强专业对话中的“意义密集度”,提高对话效率。

  可当专业人士习惯用这套词汇体系思考、交流时,他们的大脑也被这套体系改造,以至于无法回到普通人的状态中。

  所谓“高效率”其实也是“偷懒”的代名词,机场爸爸的第一次回答中的“压强差”、“表面气流”、“升力”,他明知这些“高密度意义”的词汇对于一个四岁孩子而言,毫无意义,但仍然使用它们,正因为长期的专业训练让他们无法将其还原成日常话语。

  沟通是从受众的角度开始,这种沟通,与其说是“沟通”,不如说是专业人士放弃了沟通——反正你们也听不懂,听懂了也无法判断,就别来烦我了!

  很多时候,专业人士都将与外行沟通视为“工作的累赘”,宁可单独加一个晚上的班,因为如果放弃了这套长期训练的语言体系,相当于“裸奔”。

  回到“跨专业沟通”的目标

  专业人士和外行在沟通上的最大观念障碍是,我学了这么多年的专业,凭什么你认为几句话就能说清楚?

  其实,“跨专业沟通”的目标只是你专业中很小的、最好是独立的一部分:

  当客户要一个既高级又醒目的颜色和字号,他并不想学习一整套系统的设计知识,他只是想判断你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

  当同事需要装一套软件时,他并不想搞清楚公司复杂的IT监管系统,他只是想知道网管给的方法,能不能解决他的问题。

  专业人士在沟通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专业知识中,一定要让对方理解的东西是什么,其次还要知道,对方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这两者构成了“跨专业沟通”的目标。

  忽悠式的专业人士,只想利用对方“已经知道的”,误导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自我封闭式的专业人士,为了保卫自己心中那片神圣的专业王国,只想强行灌输对方“需要让他们知道的”;

  而真正好的“跨专业沟通”,是从对方“已经知道的”(A点)到“需要让对方知道的”(B点),中途保持战战兢兢的平衡。

  然后再从在自己的专业海洋中,分解出一小部分内容,切除它们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变成一个外行人可以理解的独立内容块,这其中,关键在于A点——对方“已经知道的”。

  可惜,大部分专业人士无视“对方已经知道的”,因为这些“知道”往往是对自己专业的误解,然而,这个误解才是通往理解的“最短路径”。

  • 今日热点
  • 一周排行

名人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