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坏男人网 > 历史 >

公子扶苏为什么没有当皇帝 竟是因为秦始皇遗诏

来源:小编整理2018-09-25 11:51作者:Mao

   说到比较出名的皇帝,最伟大的莫过于秦始皇了,是他奠定了全国统一的基础,虽然后面也有一些做的很不好的事情,但毕竟开创了先河,值得历史牢记,那么他的儿子公子扶苏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呢?为什么收到秦始皇遗诏后就自杀了呢?

  一、公子扶苏为什么没有当皇帝

  秦始皇东巡途中,病重不治,李斯等人决定秘不发丧。因赵高与皇长子扶苏不对付,就劝说胡亥、李斯发动政变,抢班夺权。

  丞相李斯也是私心作怪,竟答应了赵高的提议,二人诈称接受了始皇帝遗诏,立胡亥为太子,而扶苏、蒙恬因图谋造反,一并赐死。

  说来也怪,太子扶苏拿到诏书后,竟然没有什么过激行为,二话不说就自杀了,就连蒙恬劝他再等等看的话都没听。

  假如扶苏不肯自杀,而是诛杀朝廷使者,然后振臂一呼,鼓动大家跟他造反,有翻盘的可能吗?

  首先,扶苏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情况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因为蒙恬是秦始皇的心腹,而不是扶苏的心腹。

  不然,秦始皇也不会放心大胆地把扶苏派到北地当监军。要是扶苏振臂一呼,蒙恬就擦拳磨掌,秦始皇这个皇帝还怎么当?

  退一步讲,即使扶苏、蒙恬达成造反共识,也不可能对抗中央。由于秦国严刑峻法,那些底层军官不会冒着夷三族的危险,跟着他们造反。

  其次,秦帝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扶苏在秦帝国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并不高。他并没有自己的班底,无力对抗中央决策。

  举个例子,如果李世民收到太子李建成假冒李渊发出的诏书,肯定不会自杀,因为他手底下有了一帮文臣武将,但是扶苏没有这些。

  如果扶苏有这种拒绝执行诏令的力量,那么赵高和李斯是绝不敢明目张胆的下令让扶苏自杀的,这是手里只有一对A还敢亮底牌。

  再者,表面上看扶苏是死于赵高、李斯二人之手,其实扶苏是死在秦始皇的直属班底手中。否则,秦始皇已死的消息,早就传到扶苏那里。

  在秦始皇死后,秦国最大的势力就是以李斯为首的秦始皇直属班底,他们的选择是拥立脑子不太好使的幼子胡亥继位。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包括扶苏在内,胡亥的哥哥、姐姐们被屠杀殆尽,嬴氏皇族在秦帝国再也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力量。

  总之,当赵高、李斯等秦始皇的直属班底决心发动政变、颠覆秦朝的时候,长子扶苏的悲剧结局就已经定了,不管秦始皇有没有遗诏。

  历史上所谓的遗诏,通常都是政治斗争的借口,绝不会有人真把它当回事的。因为这种东西,通常就是比拼背后的力量。

  二、如果公子扶苏继承皇位称帝又会怎么样

  公子扶苏即位,会施行仁政。他充分认识到多年战乱,民不聊生,人民苦不堪言,社会需要发展。他会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生产,给与农民一定的土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他会改变爵位军功制度,令军队不只是通过战争才能加官进爵。加强北方边防,防止匈奴的进攻。

  文化上会避免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件发生,各家各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使得民敢言。且扶苏重儒学,加上秦国法学深入人心,此时秦国应该会儒法并重。

  扶苏素有贤名,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以至陈胜吴广起义时仍然借扶苏之名,而到百姓的拥护,可见这样一个如果继位,采取重儒术,“与民休息”,其政策大致和汉武帝的继任者相近,秦朝极有可能走上大汉的道路。

  若扶苏继承秦朝帝位, 秦朝至少还能延续200年, 这三点可证明

  公子扶苏,作为秦始皇嬴政的长子,他的死让人叹息不已,作为首个建设大一统封建王朝的秦朝,仅仅二世而亡让许多人唏嘘不已,秦二世若不是胡亥,而是嬴政最初拟定的接班人扶苏,那么秦朝至少还能够延续200年,理由有以下三点:

  秦始皇拟定他为接班人不是没有道理

  作为能够统一六国的始皇帝,秦始皇无疑不是雄才大略的,终结战乱迭起的春秋战国时期,嬴政开启了一段历史的新篇章,秦始皇的综合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嬴政麾下有20个孩子,而他独独看中了扶苏,这点充分说明了扶苏的个人能力是值得认同的,早在嬴政在世的时候,扶苏就以直言进谏闻名,信奉儒家精神的他,即位之后会采取更为缓和的方式来对待人民,秦朝将会迎来一个新的盛世。

  扶苏的个人能力值得期待

  扶苏不像他的父亲那样信奉“法家”那一套,而是倾向更为缓和的“儒家”,拥有着一颗仁慈之心的他,对于人民会更加关爱,不会再像其父亲那样对人民如此残暴,扶苏上台,秦朝将会迎来一个更为温和的政治时期,生产力将会得到恢复,同时因为秦朝是首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各个领域将会迎来一个大发展。

  历史经验说明扶苏上位更为合适

  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嬴政选择扶苏作为接班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因为之后的历朝历代,先前一位帝王比较严苛,而后的继承者政策倾向柔和,对国家的发展是有利的,汉武帝和汉昭帝便是最为知名的例子。

  • 今日热点
  • 一周排行

名人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