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坏男人网 > 社会万象 >

中科大少年班博士在《自然》连发2篇论文 曹原传奇人生资料大盘点

来源:小编整理2018-03-15 11:50作者:Mao

  曹原在21岁的年纪,

  就作为第一作者,

  一次性发表了两篇,

  堪称“神之操作”。

  而且,

  《自然》等不及排版就先行在网站上刊出,

  并配以第三篇文章做评述,

  可见其重视程度之深。

  重磅论文,为超导体30年之寻打开新思路

  引起如此轰动的论文,

  究竟讲了什么内容?

  原来,

  曹原及其团队发现,

  将两层石墨烯叠加在一起,

  当转角接近魔角(Magic angle)即1.1°、

  同时温度环境达到1.7K(-271℃)时,

  它们会表现出非常规超导电性,

  其属性与铜氧化物(其结构往往难以调整)的高温超导性类似。

  双层石墨烯系统中旋转的效应?

  看到这里,大部分人都表示:看不懂!

  其实,要想理解这两篇论文的意义所在,

  先要了解什么是超导电性。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等人发现

  当汞被冷却至接近0K(-273℃)时,

  电子可以通行无“阻”。

  他们将这个“零电阻状态”称为“超导电性”。

  具有超导电性的材料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因为,

  一般材料在导电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量。

  以传输电缆为例,

  从发电站到用户的传送过程中,

  消耗损失的能量越小,

  经济效益越大。

  超导体的出现,

  使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几乎为零。

  不过,

  目前绝大多数超导体仅在接近0K(-273℃)温度下工作,

  维持低温使超导体的应用成本显著提升。

  如果材料能在室温下实现超导,

  就能避开昂贵的冷却费,

  彻底改变能量传输、医疗扫描仪和运输等相关领域的现状。

  既然室温超导效益这么好,

  • 今日热点
  • 一周排行

名人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