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坏男人网 > 历史 >

宋太祖赵匡胤究竟是不是赵光义谋害致死的呢

来源:小编整理2016-09-23 11:52作者:黄日展

赵匡胤

  他说,辽兵多次侵扰我边境,若我用二十匹绢的价格收购一名辽兵的脑袋,辽国精兵也就十万人。只要花费我二百万匹绢,就可以将他们悉数消灭。而汴梁所处,自古为四战之地,一代纵横家张仪就说:“魏之地势,固战场也。”周围没有山岭险阻,建都于此,即是置身于辽国的兵锋之下。

  为了解决辽国骑兵对北宋都城汴梁的威胁,赵匡胤曾毅然决然地提出:“吾欲西迁,据山河之胜,以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打算先迁都洛阳,可能的话,再迁都长安。洛阳位居“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 四面群山环绕、雄关林立,临洛水,负邙山,望伊阙,据成皋,控崤函,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秦以后宋以前有东汉、曹魏、西晋等王朝建都于此,为“九朝古都”。可是,这一提议,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

  起居郎李符给出的理由是,洛阳穷,太穷了,经济凋敝。而且,饱经战火,建筑遭到严重破坏,不适合皇家居住。所谓穷、破烂,都是偷懒鬼的借口,不能成之为理由。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的另一番话,却不能不引起赵匡胤的沉思。李怀忠认为,汴梁已得运河漕运之利,京师地位根基已固,不能动摇,如执意要迁都,百害无一利。

  的确,自后梁建都汴梁以降,几代统治者都不断开挖运河,以通漕运。赵匡胤本人建立大宋王朝后,从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开始,就着手在汴梁周围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挖蔡河以达许镇,又从新郑引闵水与蔡河汇合而经陈州、颖州直达寿春。更在汴梁城北开挖五丈河和金水河。时至开宝年间,以汴梁为中心的运河体系已经构建完善,江南的米粟由长江入淮洒,经汴水入京师;陕西的米粟从三门峡转入黄河,入汴水达京师;陕蔡的米粟则由惠民河转蔡河,入汴水达京师;京东的米粟由齐鲁地区入五丈河达京师。

  一句话,交通发达,粮运便利,建都在汴梁,可取天下米粟以养京师。这是建都洛阳或长安所不可比拟的。但,这既是汴梁作为京师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赵匡胤觉得,既然汴梁城中所需物资全仰给于水路,一旦水路被截,京师被围,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赵光义却在此时提出了强烈的反对。他引用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一句话作为反驳,说:“在德不在险。”当年,吴起与魏武侯讨论,对国家安全而言,地理因素和政治因素到底哪一方面更重要,吴起就认为,决定国家兴衰的根本因素是政治因素,上古时代三苗氏德义不修、夏修政不仁、殷纣修政不德,虽有险固的河山,也不能挽救其覆亡的命运,所以说安邦治国“在德不在险”。应该说,吴起的看法是正确的。的确,再坚固的堡垒,也会有被攻破的缺口,而这缺口,往往出现在内部。

  • 今日热点
  • 一周排行

名人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