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坏男人网 > 历史 >

杜甫三别是哪三别 三别重现了哪些场景

来源:小编整理2017-05-11 05:07作者:林毅

  新闻阁历史事件栏目为您提供中国历史、历史故事、世界历史、历史人物、历史图片、考古发现、野史趣闻等一系列的历史相关内容。

  ?“三别三吏”是杜甫的经典诗作,其创作背景是杜甫因受朝廷新贵和旧臣的斗争影响被唐肃宗外调至华州,于是杜甫在前去赴命的间隙回旧居探望,遂在路途中见到深受官吏剥削的百姓正在忍受痛苦,遂作这组诗歌,那么接下来进来看看“三别”的赏析吧。

杜甫雕像

杜甫雕像

  “三别”包括《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这三首诗歌,其中表现了百姓生活疾苦的现状和对他们的同情。

  《新婚别》所写的是一对新婚夫妇,在结婚的次日便要分别,丈夫前去前线打战,新妇的赠别劝勉之词,塑造了一个国难当头,国事为重的情况下,要承受命运之苦的坚毅妇女形象,也揭示了战争带给百姓的巨大悲痛。

  《无家别》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征去当兵的男子,前去前线家中却无人能告别,孤身一人的萧条之况。在这战乱之下,描绘着自己前去当兵的前后情形,感伤这战乱中渐少的村庄,也感伤可怜的老母未能好好下葬,在这世上终变得无家可归,体现了受战乱困扰的一派荒凉之感,也表现诗人对遭受战争之苦人民的同情。

  《垂老别》全篇诗由一位老翁来自诉自叹,也如自我安慰一样来展现人物的内心变化,在这兵荒马乱之下,生离便是死别,无限的伤感哭诉不完,诗人塑造的是一个爱国又豁达的老翁形象,难舍难分终得离开,其中蕴含着丰厚深长的意境,令人撕心裂肺。此诗真实的重现战乱之下人民所受的无穷灾难和悲伤。

  杜甫晚年

  ?杜甫早年不得志,客居长安十年却不得器重,晚年的杜甫更是贫寒凄苦,不仅身处战乱不得志,且家困不已,其幼子也因此饿死。故杜甫晚年的生活经历丰富,也致使他的诗歌成就达到顶峰。

杜甫雕像

杜甫雕像

  在杜甫四五十岁的时候,逢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混乱不已,百姓民不聊生,杜甫被困长安,此期间写下不少诗歌描述当时败军不断的事迹以此表述杜甫自己欲助不能的心境。后得以逃困而出当了左拾遗,但因其直谏而被贬。

  杜甫在被贬途中得以回乡探亲,途中所见百姓死伤于战乱,统治者加倍的剥削,甚感心寒遂作下“三吏三别”。于是杜甫对朝廷甚是失望,辞官而去,与家人在成都之地建草屋而居,算是过上安稳的日子,而依旧屋破家贫困苦。这期间杜甫写下不少感时伤怀的诗歌以此来描述自己的现状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后逢叛乱,杜甫不得已流浪避战乱,于是生活变得更加艰苦,虽一直有友人支助,但是杜甫向来不愿受他人施舍,遂杜甫所生疾病愈加的重。在杜甫五十二岁时,在梓州听闻朝廷官员顺利收复河南河北,杜甫十分开心写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这杜甫晚年这是一首最欢乐的诗歌了。

  随着杜甫病情的加重,居无定所,在其生前几乎是在船上度过的,逝世前所写的最后一首诗为《风疾舟中扶枕书怀》,杜甫一生都在为朝廷担忧,最后在船上病逝。

  蜀相 杜甫

  蜀相是杜甫搬入成都草堂居住之后,于第二年在武侯祠游历时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假借旧时的古建筑,表达了对于诸葛亮雄才大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叹,同时也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惋之情。全诗既写出了尊蜀为正的观念,也含有怀才不遇的感慨以及借景思人的情怀。

杜甫 蜀相

杜甫 蜀相

  蜀相这首七言诗,工整密凑,婉转曲折,前两联写景,十分洒脱大气;后两联叙述,谈事论人,阴郁重重。全诗由景及人,由起初的前瞻到尾句的回顾,感慨缅怀至泪沾满襟,抑扬顿挫,豪迈又迂回,层层叠叠,意蕴悠长。我们在通读诗歌时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所怀、所感是何其悲壮与沉郁,极具震撼人心之力。

  全诗的意思大概如此:成都城外遍布着苍松翠柏,要到哪里去寻找孔明的祠堂?绿草与庭阶相映衬,尽显春色盎然;层层叶里透露着黄鹂的歌声。刘备三顾茅庐,最终请出卧龙先生为其出谋划策共商天下事,孔明先生连续两朝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代名相,满怀的壮志未酬便先亡故了。自古以来,英雄同哀,我就在此地缅怀孔明先生,忍不住泪流满面,湿了衣襟。

  杜甫的这首蜀相,以问答展开,情感起伏,抒发了诗人对孔明先生才德兼备的佩服以及对壮志未酬的惋惜,融情、景于一,既含史评,又喻现实,几乎是世代所有赞颂诸葛亮诗文中的绝唱。

  • 今日热点
  • 一周排行

名人资料

更多